当前位置:主页 > 银行 > 正文

绿色金融正扬帆

来源:网络 阅读量:14335 时间:2022-07-11 10:54:00
绿色金融正扬帆

与往年相比,今年银行的ESG报告有哪些亮点?上半年银行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有哪些创新和探索?绿色金融业务发展过程中,有哪些困难和障碍,相关工作如何继续推进?

环境、社会和治理披露更加全面和规范

与往年相比,今年大型国有银行披露的ESG报告更加全面和规范。六家大型国有银行在今年的年报披露季发布了2021年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

据中国银行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介绍,今年是中国银行连续第15年公开发布社会责任ESG报告。报告全文约7万字,全面介绍了一年来我行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与往年相比,中国银行今年发布的《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首次全面记录了该行的ESG表现,充分披露或解释了港交所《环境、社会与治理报告指引》中的适用指标,并与MSCI等多个国际权威ESG评级体系相比,主动披露了146项相关ESG评价指标,较上年增加了54项。

中国建设银行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毫不逊色。据介绍,自2006年以来,该行已连续16年披露社会责任报告。2021年,除了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外,在助力扶贫、赋能小微企业成长、社会公益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中国农业银行发布今年首份绿色金融与环境信息专题报告,在董事会设立战略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在高管层设立绿色金融委员会,全面加强绿色金融业务的统筹、组织和领导。2021年,中国农业银行将发展绿色金融提升为全行三大战略之一,制定了“十四五”期间全行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全面搭建了绿色金融发展的系统框架,明确了绿色金融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绿色金融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方向指引。

中国工商银行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显示,该行实施“三新一高”新的企业信贷布局,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兴制造业动能培育,重点支持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新型基础产业,助力医疗、教育、文化、旅游、养老、体育等新型服务业建设发展。据介绍,工商银行始终坚持绿色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国际领先的绿色银行,成为具有良好国际声誉的绿色银行”的战略目标。2021年,本行持续加大绿色金融绩效考核权重,加大绿色金融优惠政策的倾斜力度;加强环境(气候)和社会风险评估,打造行业智能化环境风险管理系统;加强全能资产绿色分类管理,全面实施信贷和非信贷资产绿色分类,实现境内分行环保合格贷款余额占比99.3%。

在大型国有银行的推动下,银行业更加重视ESG信息披露。今年以来,多家城商行和农商行发布了首份ESG报告。近日,网商银行、百信银行、微众银行也发布了首份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了其在践行ESG理念、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践行绿色低碳、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探索成果。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并践行ESG,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在业内专家看来,银行关注ESG不仅有利于加快银行业向可持续发展转型,也有利于寻找投资机会,尤其是绿色低碳的市场机会。还可以用来管理下行风险,更好地适应行业监管趋势的变化。

绿色产品创新的多重突破

大型国有银行探索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初见成效,并逐步形成体系。根据中国银行研究院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该行提出了全集团绿色金融的量化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配套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推出了可再生能源补贴确认贷款、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等15个领域40余项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可再生能源补贴确认贷款是一种创新信贷产品,是以清洁能源发电企业纳入国家财政和有关部门审核公布的电价补贴名单为前提,根据已确认和未收取的补贴资金确定贷款额度,为符合条件的该类型发电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除了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的这类产品也有落地。据了解,中国建设银行中山分行为当地一家可再生能源电力企业成功办理的3年期2500万元低成本绿色贷款,是一笔可再生能源补贴确认贷款。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创新拓展步伐明显加快。1月,农行“农行碳服务”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农行成为首家与中国碳排放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对接的大型商业银行;4月,中信银行个人碳普惠平台——“中信碳账户”上线。同月,民生银行发布“民生碳E贷”产品;5月,平安银行个人碳账户平台——“低碳家园”在平安口袋银行APP正式上线。据悉,“低碳家园”的账户体系由平安银行、中国银联、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共同打造,是国内银行业首个银联信用卡、借记卡的全卡碳账户平台。

6月,工行成功发行国内首只商业银行碳中和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主要投向碳减排效果显著的绿色产业项目,储备项目包括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此外,北京银行发行9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兴业银行福州分行落地福州首笔“碳减排挂钩”贷款。

相关统计数据也证实了绿色金融在银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8.07万亿元,同比增长38.6%,其中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的项目贷款占比66.5%。

在承销和发行绿色债券方面,银行业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许多银行积极推动绿色债券的承销和发行。例如,广发银行今年承销发行了CDB 2022年第一期绿色金融债券;近日,浦发银行已连续完成中国铝业公司2022年第二期中期票据和大唐国际发电公司2022年第五期中期票据的承销工作。募集资金将专项用于企业技术升级改造等具有减碳效应的项目。

与绿色信贷的单一主体不同,绿色债券有更多的投资者参与,有更多的投资机会。去年2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在普通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基础上创新推出碳中性债务,上市后受到广泛关注。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中国国内市场已累计发行2.19万亿元的标签绿色债券,股票规模为1.34万亿元。2021年1-6月发行规模为4087.71亿元。这其中,无疑有银行业的助力。

转型金融受到关注。

虽然近年来在多方的积极推动下,绿色金融产品日益丰富,但与投资者的实际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最近,一项针对中国绿色债务投资者的调查显示,可再生能源和低碳交通正成为国内外投资者最关注的类别。投资者也表示希望购买更多投资于这两个领域的绿色债券产品。

此外,从银行的角度来看,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为绿色产业融资。当前,要积极推动一些污染重、能耗高的行业转型。星展银行有限公司代理总裁郑思懿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只有绿色产业可以融资,银行可以选择的产业其实相对较少,比如电动汽车或者新能源。实际上,更多的需求来自一些污染严重且不环保的行业。企业想通过减碳实现绿色转型。

“我们要更多地支持这类企业,这类企业本身对融资的需求就很大,因为他们需要转型,需要做一些大的投资,这对银行来说也是一个商机。”郑思真说。

在业内专家看来,转型金融将成为未来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发展的热点方向。目前,国内外在转型金融的政策、标准和市场实践方面都有积极进展。

据介绍,目前,欧盟、英国等国家正在加快出台转型金融相关政策。从国内来看,中国正在加快构建与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有效衔接的过渡性金融标准体系。启动了过渡债券创新试点,明确了发行过渡债券的核心要素。一些路径清晰的高碳行业标准有望率先出台。此外,转型金融信贷工具和债券工具的探索正在有序推进。

资金是实现高碳产业有序转型的关键。基于高碳产业转型的巨大资金需求,转型金融的概念被提出。同时,转型金融重点支持高碳行业根据全球或区域气候目标和路径有序转型,也为高碳行业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选择。兴业首席绿色金融分析师钱利华认为,要帮助实体经济中的高碳行业实现低碳零碳转型,转型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等转型债必不可少,未来转型债在国内也将迎来快速发展。

此外,郑思邈认为,建立统一完善的绿色金融监管体系非常重要。2021年多部委联合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有助于推动建立统一的分类标准,优化绿色金融框架,吸引成熟投资者和产品进入市场。目前,该标准需要进一步与国际标准接轨。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分享到:

我来说两句

推荐阅读

作者信息

picture

谷小金

文章总数:

简介:作者没有留下简介。

精彩推荐

  • 覆盖新市民、老年人等群体 平安健康保险多措并举迎78保险公众宣传日

    覆盖新市民、老年人等群体 平安健康保险多措并举迎78保险公众

  • 长城资产上半年业务数据出炉,新增收购金融不良资产债权规模433亿元

    长城资产上半年业务数据出炉,新增收购金融不良资产债权规模43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陈道富:ESG不应成为新的约束,而是内在驱动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陈道富:ESG不应成为新的约束,而是内在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