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正文

城市更新大吴淞地区完成规划公示,老工业区转型江海交汇“北大门”

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14871 时间:2024-03-08 03:41:03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3月7日报道:大吴淞地区处于三江交汇处,是上海的北部大门,拥有独特区位,是上海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城市核心功能的新引擎。记者从上海市规划和资源管理局获悉,目前,大吴淞地区规划工作已形成稳定规划成果,今年2月5日至3月5日按程序开展了规划公示。

吴淞创新城位于上海北部门户地区,总面积约26平方公里。该区域前身为吴淞工业区,区位优越、交通优势明显,滨水岸线、航运资源丰富,沿黄浦江有军工路、张华浜集装箱码头,东部沿长江有吴淞邮轮母港。然而,现状存在产业结构落后、用地绩效低下、环境污染影响、安全事故多发易发、综合交通环境差、地区能级和品质不佳等问题,亟待转型和更新。

为统筹规划好这一重要战略空间,规划适当扩大研究范围和规划范围,以吴淞创新城为重点区域,向北将高铁宝山站枢纽及周边纳入;作为黄浦江与长江交汇处,向东将一江两岸作为城市门户区域纳入一并研究;向西将蕰藻浜两岸的低效用地等纳入,总用地面积约110平方公里,整体考虑区域性定位和总体功能格局。

大吴淞地区规划结合产业用地综合绩效评估和“三师负责制”试点,组织国内外高水平产业发展咨询和专业设计团队,多专业集成联创,开展规划研究和设计工作。按照“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大吴淞地区定位为城市公共中心和未来发展的核心功能区。在现状产业用地评估基础上,坚持规划引领,强化整体谋划,进一步明晰区域转型发展定位和总体目标,深化空间格局、产业布局、交通支撑和开发时序等方面内容。

评估结果显示,地区现状呈现老旧厂房多、开发强度低、地均产出少、工业用地普遍改变实际用途等问题,现状低效产业用地占近3/4。目前,市区两级储备工作已逐步展开,结合规划方案采用土地收储、自我更新与城市更新相结合的多元化处置方法,加快启动低效用地转型盘活。

在规划目标上,着力将大吴淞地区打造成为生态基底品质优越、创新创造功能集聚、滨水空间魅力彰显的上海产业转型示范区、智能智造的引领区、绿色低碳发展的样板区。其中,北部高铁宝山站和国际邮轮母港相互联动,完善功能配套,形成上海北部水、陆门户枢纽;南部吴淞创新城强化产业转型、科创引领,突出转型示范、智能智造和低碳绿色;东部三岔港区域彰显上海江海交汇、绿色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开放门户形象,融入文化艺术博览等功能。

在规划理念上,一是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构筑新型产业发展高地和高端产业集群,实现产业由钢铁冶金产业向智能智造转变,由硬变软。二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突出高品质蓝绿生态空间营造,规划蓝绿空间占总用地不少于1/3,使城市面貌由灰色变为绿色。三是坚持产城融合发展,按照高品质城区要求,增加公共服务、居住、休闲等功能,使功能由单一变为复合,由厂区向城区转变。

鉴于大吴淞地区的独特区位,规划统筹考虑了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和主城区功能格局、交通枢纽以及黄浦江两岸功能结构和空间景观,规划着力打造城市北部“三江交汇、上海之门”的标志形象和“蓝绿交织、清新明亮、城水共融、低碳睿智”的区域整体意向,形成“一核三带五组团、绿色开放韧性融合型”的总体布局。按照“把握开发时序,成熟一块,启动一块,注重战略留白”和“先蓝绿、再建城,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近远衔接,推进规划实施。

据介绍,近期,加强低效用地腾退和土地收储工作,重点聚焦蕰藻浜航道工程、轨交19号线等重大基础设施,北部高铁宝山站周边、东部邮轮母港周边、浦东三岔港等重点地区,以及黄浦江、蕰藻浜、淞兴塘等结构性蓝绿空间加快推进实施,激活地区价值,重塑地区格局,促进功能开发。黄浦江沿岸的集装箱码头等地区预留作为远期发展空间,待条件成熟时再有序推进。

市规划资源局表示,基于大吴淞地区战略空间价值、新的发展定位、转型发展要求以及集中成片特点,应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筹资源,综合施策,市区联动,近远结合。同时还要加强政策集成和叠加,形成综合性政策包,集中有力有序推进。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分享到:

我来说两句

推荐阅读

作者信息

picture

夏冰

文章总数:

简介:作者没有留下简介。

精彩推荐

  • 覆盖新市民、老年人等群体 平安健康保险多措并举迎78保险公众宣传日

    覆盖新市民、老年人等群体 平安健康保险多措并举迎78保险公众

  • 长城资产上半年业务数据出炉,新增收购金融不良资产债权规模433亿元

    长城资产上半年业务数据出炉,新增收购金融不良资产债权规模43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陈道富:ESG不应成为新的约束,而是内在驱动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陈道富:ESG不应成为新的约束,而是内在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