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正文

2024,手机厂商向AI“狂飙”

来源:投资界 阅读量:16655 时间:2024-03-12 03:34:44

二十年前,一部《魔幻手机》霸屏各大卫视,剧中关于高科技手机的畅想,在当时看起来十分荒诞:

女主角是华人牌2060手机“傻妞”,有手机、真人两种模式,“傻妞”不仅能视频通话、一键传输数据,还能带着主人穿越时空、治病救人……

当时看着有多雷,如今就有多经典。“傻妞”的部分功能如无线视频通话,已经普及到日常生活,而剧中手机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正是当下手机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早在2023年年中,三星就率先提出“AI大模型手机”的概念,甚至放出豪言:三星Galaxy S24将会成为世界上*部“AI大模型手机”。

然而Galaxy S24影子还没见到,就被华为抢了先,Mate 60系列搭载华为自研的盘古大模型,一度卖到断货。随后,AI在手机行业中被提起的几率越来越高,小米、OPPO、vivo、荣耀等新机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了AI功能。

春节假期一过,OPPO便发布内部信称,AI手机元年已到,并且宣布将在未来五年投入1000亿元人民币进行AI技术研发的计划。魅族则喊出“AIl in AI”的口号,并在2月最后一天发布全新魅族21 Pro,起步价高达4999元。AI,是魅族“敢于贵”的底气。

以往很长一段时间,手机厂商均集中在屏幕、影像、快充等方向“内卷”,此番大举押注AI,大众喜闻乐见。在这场关于AI大模型的竞争中,没有厂商甘于人后,他们的一举一动也让人们愈发期待颠覆式创新的出现。

01.AI手机,是个新物种?

是,也不是。

2023年下半年以来,全球主流厂商陆续发布了自家的AI手机:

华为Mate 60系列搭载的鸿蒙4.0全面接入了自研的盘古大模型,“小艺”变成能更自然沟通的智能助手;小米14能够在手机上离线进行“文生图”“AI扩图”与“AI去除路人”;OPPO Find X7拥有AIGC消除、智能生成通话摘要、快速生成文章摘要三大卖点;vivo S18系列可以支持用户查找文件、作诗写词、看文创图、总结内容、解答难题、整理材料框架等。

vivo S18系列搭载蓝心小v,可根据需求创作小说

而“新贵”魅族21 Pro,按照魅族的说法,是行业*“AI智能移动终端”,能文生文、文生图,能扩图、消除、生成写真,还能生成一篇完整的种草文案或旅行日记。

但仅凭这些就可以将其定义为“新物种”,属实有些勉强,毕竟一些功能在我们之前的手机中已经出现了。

比如苹果在2019年就推出了AI照片处理技术Deep Fusion,能在一秒内连续拍下的几张照片中使用“像素对像素”技术进行精确叠合,最终合成一张*质照片,这背后也是依据算法。

从用户体验上看,目前的“AI手机”并不是一个新物种,只能是对已有AI功能的优化和完善。当下的众多AI手机,*的变化是搭载了大模型。IDC对于AI手机的定义或许更为全面,其将AI手机分为两类,我们说的AI手机属于以下第二类:

硬件赋能AI手机:

这些智能手机使用加速器或除主要应用处理器之外的专用处理器,以较低功耗运行端侧的AI。这些智能手机已在市场上销售了近十年。

新一代AI手机:

这些智能手机使用能够更快、更高效地运行端侧GenAI模型的SoC,端侧GenAI的示例包括Stable Diffusion和各种大型语言模型。这类智能手机在2023年下半年首次进入市场。

2023年12月,谷歌公司宣布推出“*、最强、最通用”的新大型语言模型Gemini,包括三种不同规模的模型:

Gemini Ultra,*、功能最强大的类别,被定位为GPT-4的竞争对手;

Gemini Pro,中端型号,性能优于GPT-3.5,可扩展多种任务;

Gemini Nano,用于特定任务和移动设备。

其中,Gemini Nano被搭载在谷歌Pixel系列最新的Pixel 8 Pro智能手机上,可以体验到录音工具总结以及 Gboard中的智能回复功能。

这家巨头正持续在AI“狂飙”。据最新消息,2月21日谷歌宣布推出全球性能最强大、轻量级的开源模型系列Gemma,分为2B和7B(70亿)两种尺寸版本,2B版本甚至可直接在笔记本电脑上运行。

而国产手机厂商布局的大模型架构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端侧为主的AI大模型,如小米、荣耀。另一种则是云端协同部署方案,如OPPO、vivo、华为、三星等。

从技术的角度看,AI手机相比以往的智能手机的确是界限分明;只是,我们期待的大模型将对手机体验的“革命性提升”,还尚未出现。

02.比折叠屏更有潜力的风口?

各大厂商之所以下场做大模型,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整个手机行业未完全走出低谷期。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已连续多年呈现下滑的状态,2023年更是降至近10年来的*点。

手机市场同质化的加重,也使得消费者换机周期被不断拉长。研究机构Tech lnsights曾调研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的换机周期已达到历史最高的51个月,不少用户仍在使用四年前发布的机型。

消费者不愿掏钱包,除了苹果之外的手机厂商也很难再通过智能手机赚到钱。因此,技术上的突破就被厂家视为打破僵局的新增长点,比如折叠屏,就是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

IDC今年2月发布的最新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约700.7万台,同比增长高达114.5%。技术的日渐成熟让折叠屏手机的价格持续下探到400-600美元价格段,提高了市场普及率,未来预期还将有不错的增长空间。

而从技术影响力的角度来看,大模型还要强于折叠屏。

有分析师预计,2024年出货的智能手机中将有5%具有AI功能,这意味着今年AI手机出货量将达到6000万部左右。另据IDC预测,新一代AI手机在中国市场所占份额将在2027年达到1.5亿台,超过50%的手机预计将成为新一代AI手机。

从消费者角度看,现阶段选购手机确实没有必要考虑大模型带来的影响,但按照发展趋势,大模型通常会优先搭载在各手机厂商最新高端旗舰机上,再逐步向旧旗舰及中低端机型更新。近几年高端机份额不断增长,已经体现出人们消费习惯的变化——愿意为技术创新支付更高的价格。

乐观的预计,随着AI功能的迭代,未来市场上只有一种手机,那就是AI手机。

03.能否承受大模型之重?

新趋势下,手机产业链从上至下自然都会有新定位和新使命。

在构建AI的体系能力方面,各家“因地制宜”,有着差异化思考。不过其能否跑通,还需要面对技术、成本、市场等众多难关。

首先是底层架构。

手机不像PC一样长期插电使用,电池电量有限,功耗太高,会导致耗电加剧,功耗不够,又无法支撑千亿甚至万亿参数量的大模型。想要手机承担起这一重任,底层的算力架构要变,要能支持APU、CPU、GPU等异构算力。

另外是存储问题。

参数越多,需要的内存就越大。对于大多数智能手机来说,16GB内存已经是很大的容量了,而对于新一代AI手机来说,16GB已经被认为是*要求。

一定程度上,手机内存的大小会决定模型的上限。换句话说,要拥有实现存储资源和模型的智能调度的能力。这意味着新一代AI手机将带来更高的材料清单成本,这对原始设备制造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当然,也不一定非得让大模型上端,可以将数据传至云端,计算完后再传回手机。不过这也会产生第三个问题:隐私保护。

端侧的数据是本地存储、本地处理,但放在云端就面临泄露和窃取的风险。如何做到善用数据,不让AI“既帮助好人,也帮助坏人”,每一位从业者都责无旁贷。

说到最后,AI手机这事儿能不能办成,还是要看体验。

手机厂商需要解决模型泛化不足的问题,以确保模型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都能够满足需求。现阶段,大模型与手机的结合还没有到颠覆性的程度,用户的习惯也还需要培养。未来是否会出现一个“杀手级”应用,将成为决定用户买单与否的核心要素。

尾声

今年两会,“人工智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新一轮发展的核心引擎,正引发一场全新的工业革命。细化到AI手机的赛道上,想要跑赢,要看谁能先找出一个让消费者不得不买的理由,依靠“画饼”和“假想”做出的需求和创新,最终也不会被消费者所接受。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分享到:

我来说两句

推荐阅读

作者信息

picture

文辉

文章总数:

简介:作者没有留下简介。

精彩推荐

  • 覆盖新市民、老年人等群体 平安健康保险多措并举迎78保险公众宣传日

    覆盖新市民、老年人等群体 平安健康保险多措并举迎78保险公众

  • 长城资产上半年业务数据出炉,新增收购金融不良资产债权规模433亿元

    长城资产上半年业务数据出炉,新增收购金融不良资产债权规模43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陈道富:ESG不应成为新的约束,而是内在驱动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陈道富:ESG不应成为新的约束,而是内在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