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遗正当潮中,属于中国人的年味又回来了
在“巳巳如意,生生不息”的高频显现中,我们离首个“人类非遗版”春节已越来越近。
“春节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只要踏入春节的门槛,就能读懂中国人。”作家冯骥才如是说道。在他看来,春节都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遗。
上个月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春节被正式纳入世界非遗名录。
非遗在现代生活中的生命力如何,跟传播和传承密不可分。在近日参与录制抖音非遗计划“非遗贺新春”短片时,冯骥才就以“春节申遗推荐人、抖音非遗守护人”的身份出镜。他特别提到,“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春节的传承人,要把这样充满魅力的文化和风俗,告诉给我们的下一代。”

那,在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已成文化共识的当下,我们该怎样更好地保护作为“中华民族最大非遗”的春节?
答案兴许就藏在非遗焕新的图景里。
敲年鼓、印春贴、猜灯谜、舞龙狮……春节本就是非遗的“集大成”节点。
当这届网民在抖音上“用短视频直播方式将非遗传播重做一遍”时,当春节里的众多非遗艺术在“抖转新遗”中焕发新活力时,春节自然会迸发出更强的生命力来——它内蕴于春节文化向心力愈发强烈,外显于年味重新变得浓郁。
01
犹记得,过去很多年里,每到年关,“年味淡了”的说法总是会不时泛起。很多人一边发此感慨,一边沿着记忆河流回溯,开启“怀旧模式”。
有个与之相对的说法是:“你小时候觉得有年味,是大人们为你制造的仪式感。现在轮到你为孩子们制造了,你却拒绝了,还抱怨现在没年味了。”
民俗学者毕旭玲认为,年味淡了,其实就是春节的不少习俗与仪式渐趋淡化甚至消失,“节日之所以成为节日,从形式上看,主要是因为特殊的仪式赋予普通的日子以特殊的含义,让普通的日子变得特别。因此,让过年更有年味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恢复和加强春节的种种仪式活动。”
某种程度上,赓续春节文化,就是要抵御熵增、留住年味。一如冯骥才之前所说的,“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救山村乡野里那些有失传危险的古老艺术,也要救人们不经意中可能丢失的年味。”
冯骥才不认为年味淡了的症结在于过年情结过时了,“当我们在年前忙着置办年货时,或在各地大小车站看着成千上万的人拥挤着要抢在大年三十回到家中……我们会感到年的情结依然如故,于是我们明白,真正缺少的是年的新的方式与新的载体。”
时隔多年后,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在拥抱“新的方式与新的载体”中,跟他打了个共鸣的响指。最直观的体现便是,他们在短视频中和直播间里,把过年时的那些非遗整出了新花样。
在他们的整活下,“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的非遗经常跟酷炫拽的后喻文化呈现方式结合,变得又“老”又“潮”,硬控了更多年轻人,吸引了大量自来水。
而作为最大非遗传播平台的抖音,也在跟这群人双向奔赴。在近年来陆续发起“非遗合伙人”“看见手艺计划”“DOU有好戏”“心动老字号”等项目的基础上,2024年10月,抖音又专门发起了“抖音非遗计划”,并在春节期间推出“非遗贺新春”系列活动。
如果说,不少网友是用“玩”非遗的途径焕新过节的仪式、唤回失落的年味,那抖音就是在不断为他们“唱戏”搭台。
种种迹象表明:年味趋淡的那些年,也是非遗失落的那段时间;如今年味渐次回归,也跟非遗正当潮的景象同频。
02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得看到,从冬至、腊八、小年、除夕、初一到元宵,春节串联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20余项相关非遗代表性项目,包括潮汕英歌舞、福建游神、西安百花宴……很多人记挂老家的年味,其实就是怀念这些结合了地方性民俗、融入了地域性特色的非遗活动。
但这里面的很多非遗,都经历过不短的失落期:“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许多传承多年的非遗,前些年都因跟当下的文化语境脱节、跟社会的文化消费需求割裂,陷入“年轻人不关注,老艺人不好过”的境地。伴随部分非遗式微而来的,是年味变弱。
好在近几年,情况正在起变化:英歌舞、游神等都在短视频直播平台上走红。去年春节期间,“福建游神”相关话题在抖音上的播放量达86亿,“福建世子天团”一跃成了新晋顶流。
非遗“火”起来了,年味就“活”过来了。这背后,很多非遗传承人、创作者依托抖音技术赋能、流量扶持等对非遗的活态化呈现,就发挥了重要助推作用。
他们利用短视频直播呈现了非遗寓于手工形式中的技艺之美,让观众“见人,见物,见生活”,看到了红纸在巧手下翻飞的剪纸艺术美感,感受到了京剧带来的多感官沉浸式体验……
他们还通过嫁接年轻化、网感化表达让非遗从“去当代语境化”变为“再生活语境化”:在短视频直播里,人们能从年轻的抖音非遗守护人作品中,看到非遗的1000种打开方式——有人玩炫目特效,如国翠儿 会借助动画特效去还原诠释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角色;有人去探访复刻,如95后江寻千会在拜师后在龙年春节参与雕刻出巨型冰龙;有人搞跨界融合,跑酷拉面会将绚烂的打铁花跟时尚的跑酷结合……
在焕新呈现下,非遗变得又萌又潮又有趣,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小年当天,国翠儿 出镜主持的抖音跟中国非遗馆联合打造的云逛展直播,就吸引了90万网友围观,网友们在主持人的带领下云游各地,领略春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精髓,还互送新春祝福,气氛相当浓烈。
眼下,抖音又在打造“非遗贺新春”系列专属话题,邀请非遗创作者们从好吃、好玩、好看、好听、好运五个方面充分提升春节非遗内容热度。在多方位扶持下,加入到春节非遗传播队伍中的人会更多,他们“玩”非遗的积极性会更高。
关注、玩转、传播非遗的人越多,年味就会越浓——毕竟,这会带动更多人参与到舞龙、舞狮、剪纸、花馍、打铁花等年俗活动中去,贴近年味、感受年味、提升年味。
03
年味不是凭空冒出的,而是非遗热度的映射。而要让春节里的非遗得到赓续传承,就得依托于几个“看见”:要让人们看见非遗独特的魅力,要让各方看到非遗焕新的活力,要让非遗传承人看到“以非遗养非遗”的潜力。
换句话说,非遗新生的落点,该是让非遗本身更有看头,让非遗传承人更有盼头,非遗坚守更有奔头。这就需要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场景融合,还要让非遗艺术与文化消费市场融嵌。
多年来,由于很多春节非遗带有地域局限性和家族传承性,那些非遗珍品的销售半径与产能规模都有限,这限制了那些非遗手艺人、传承人的收入提升空间。
但随着“短视频+直播+电商”托起非遗跟大众的多维连接,特别是非遗产品功能与现代生活场景的连接、非遗产品形式与现代生活美学的连接,局面发生了改变。
抖音电商让非遗技艺突破地域限制,更精准地找到了其爱好人群、潜在受众,让那些传承人可以获得铁杆粉丝,继而借助直播带货、橱窗商品销售等多种方式变现,打通非遗内容“生产-变现-再生产”的正向增强回路。
在全域兴趣电商的助力下,许多非遗传承人、商家都迎来了增量生意机会。《2023抖音电商助力非遗发展数据报告》就显示,平台上非遗传承人带货成交额同比增长194%,货架场景带动非遗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长370%。《2024非遗数据报告》显示,1年里购买非遗团购商品的用户数同比增长328%。
当一条条短视频、一场场直播带动了线上线下活动联动、非遗商品售卖,交织成一条文化经济新风景线,最终惠及的是非遗传承人、创作者、商家等多方。
这次春节期间,抖音电商也上线了春节非遗手工艺特色专区,通过开展非遗技艺直播周、产区宣传推广、达人溯源直播等活动,助力销售非遗传统手工艺产品。
让传承非遗的人得到丰厚回报,他们才更有动力“以非遗养非遗”,将传承继续下去,春节里的这些非遗才会“生生不息”。到头来,春节非遗的经济价值得到发掘,也能助益其历史价值、精神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的拓展。
04
年味也非空洞抽象的,而是非遗感染力的外显。在当下,“为了看一种非遗奔赴一座城”的现象已蔚然成风。
2024年,佛山赛龙舟、泉州簪花围、壮族三月三等非遗相关内容,视频热度实现数十倍增长后,就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目的地打卡,带动佛山、泉州、南宁旅游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131%、110%和146%。
在短视频直播“传播-打卡(拔草)-再传播(再种草)”链路的反哺下,非遗带动了产业带和地方文旅融合发展,不是偶然。
春节的那些非遗,也极具带动地方文旅的潜力。很多观众看到短视频和直播间里鲜活的非遗后,经常会被故事、场景、声音、气氛、视觉、符号、典籍里萃取的点状精华信息吸引,心生共鸣或产生好奇,进而萌发去线下打卡的想法。
蛇年春节,抖音生活服务就正在通过非遗城市宣传、非遗线路推广、非遗旅游产品助销等方式,帮助地方非遗文旅出圈,项目重点扶持的黄山鱼灯、宝鸡社火、佛山醒狮、揭阳英歌舞特色非遗内容目前人气就很火爆,已吸引许多网友前往线下目的地去亲身体验。
在春节非遗的串联下,那些参与者——无论本地的或外地的,都可以踏入了同一条名叫“文化传承”的长河中。当越来越多人以共创形式加入传承非遗的队伍中来,春节文化的“弦歌不辍”景象也就愈发可期。
非遗文化向外扩散的过程,就是年味不断发散的过程。在流动和共振中,年味会堆得更厚、扩得更远。
05
冯骥才说:“年文化不是哪一天建立起来的。它是数千年历史中不断创造、选择、约定俗成和不断加强出来的。它通过大量密集的民俗方式,五彩缤纷的节日包装,难以计数的吉祥图案,构筑起年的理想主义的景象。”其中既有视觉的、听觉(鞭炮与拜年的呼声)的、味觉(应时食品)的、又有嗅觉(香火和火药)的,它们占有了我们所有感官,直到心灵,让我们被自己创造的文化迷住。
言下之意,非遗是春节文化的精华所在与根脉所系,它的活力正是春节的魅力的底部支撑。
而要激发春节非遗的活力,就该让非遗在“短视频+直播+电商”的场景中重现生机、“遗”显风采,让非遗文化在“旧”范式加载“新”形式、“新”消费带动“老”手艺中焕发新光彩。就此看,抖音非遗计划从内容、电商、文旅等多维度助力春节非遗传播,来得颇具针对性。
无非遗,不年味;非遗兴,年味浓。蛇年春节,抖音上的春节非遗大赏想必也会戳动无数国人的“过年DNA”。
当过年的仪式感被非遗的活力“激活”,人们也会真切地感受到:在非遗正当潮中,属于中国人的年味又回来了。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我来说两句
推荐阅读
-
中国银行:下半年我国经济或快速复苏,全年增长4%左右图片来源:人民视觉中国银行研究院周二发布《2022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称,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或将进入快速复苏通道,...
-
上财:今年中国经济或增长4.3%,需高度关注青年就业2017年10月25日,西安,长安大学校园内,学生们在秋雨中现场求职。图片来源:人民视觉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本周发布报...
-
央行报告:2021年企业贷款利率创新低,东北降幅最大2022年6月13日,辽宁沈阳,工人在水发航宇星物联科技(辽宁)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制造安全控制型膜式燃气表。图片来源:人民...
-
一个月股价大涨近50%,东瑞股份加大押注“猪周期”,定增图片来源:图虫创意7月8日(周五),东瑞股份(001201.SZ)股价收于44.90元,涨7.78%,自5月30日以来其...
-
太阳能行业周报:产业链价格齐涨硅料涨势将延续多晶硅价格硅业分会和PV-InfoLink数据显示,本周全国单晶致密材料成交均价为28.96万元/吨,较前一周上涨1.9...
-
种业专家创新大讲堂在京成功举办7月9-10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联合主办的专家创新大讲堂在北京举行。本次大讲堂以“...
-
“20恒大01”本息兑付再展期议案未获债券持有人投票通过7月11日上午,恒大地产发布公告称,《关于调整“20恒大01”债券本息兑付安排的议案》未获债券持有人大会通过。恒大地产表...
-
城市圈乘车码互通刷码乘地铁哪家强?2017年起,公交码成为公交、地铁的标配。深圳地铁依然“孤傲”地实现北上广深的互通。三年前,上海地铁MetroMetro...
-
乘联会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榜:比亚迪、特斯拉、五菱前三,问2022年6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6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57.1万辆,同比增长141.4%,环比...
-
Minisforum介绍新款UM560迷你主机,支持US今年6月,Minisforum发布了新款UM560miniPC,搭载AMD6核R55625U处理器,支持USB-C一线连...
作者信息
今日焦点
热门新闻
精彩推荐
热门文章
- 2025商业新愿景|国盾量子董事长应勇:2025年将有更多企业布局量子
- 全球资金蜂拥至标普500指数ETF代码为“VOO”的ETF即将成“全球E
- 发放千万消费券2025年“南京路和你一起迎新年”街区主题跨年营销活动将启
- 国际青年学生春节看“扬州”
- 2024中国国际零售创新大会:《生成式人工智能零售业全景探索白皮书》领航
- 生化领域杰出青年闫修瑜:以专业引领化妆品原料的绿色创新
- 权威发布|济宁市开展“情牵故里回家过年”济宁返乡游子免费游活动
- 连续36年拿第一!2024年广东经济数据怎么看,都有面
- 今年前11个月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进出境货物“径予放行”货值同比增长超过一
- 《中国城市运营指数报告2024》:城市发展的核心动能,要从过去的生产力转